按照关键词 ‘‘世间百态’’ 的文章

赵本山春晚《捐助》四宗罪

赵本山春晚《捐助》四宗罪
央视2010年春晚结束几天了,可对节目的争议却愈演愈烈。基本上还和往年一样,拍砖的多,送花的少。说实在的,我无意指责春晚节目,但今年的春晚确实有几点令人失望的地方,比如植入广告太多、语言类节目缺乏新意、新面孔过少、过度依赖网络等。这其中,最乏善可陈的非赵本山领衔的小品《捐助》莫属。如果说赵本山以往的《火炬手》、《不差钱》等节目还差强人意,那么今年春晚的《捐助》就是滥竽充数。 笔者认为,《捐助》的“罪过”
2010年2 月20日 没有评论 781次

一夜情折射性道德混乱

一夜情折射性道德混乱
本文节选《大学生不反对一夜情折射性道德混乱》,略有修改。 多元化的社会决定了人们的爱情观、性观念和性行为是多元化的。 人本身其实就是多元的,人的每一天的心理变化也是多元的。然而,人之所以为人,正在于其称之为“人”,起码,人脱离了兽性,而走向人性。性也是一样的,发乎于情,滥于性,我想远古裸体茹毛饮血的时代,人与兽没有什么两样,性,想起来就做,不必顾虑什么,甚至有时候也不顾忌对方能不能接受。发乎情,滥于性
2009年11 月30日 没有评论 730次

现代爱情、婚姻和家庭现状

现代爱情、婚姻和家庭现状
时下,不仅很多小男生小女生对于爱情概念很模糊,我身边许多朋友、中年同事对于爱情、家庭和婚姻的概念和意识也是很模糊。人类社会还处于在不断的进化状态下,社会越进步,有关婚姻和家庭的忠诚度就越高,目前还处于一夫多妻的国度里,没有一个不是最贫困落后的国家,无论他政治体系是否民主。 在商业领域,企业的关系和家庭的关系有着很多相似性,善于经营,夫妻俩不离不弃相濡以沫,才能共同面对和成就不凡的人生。 但中国社会
2009年8 月21日 没有评论 2,514次

昔日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的人生

昔日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的人生
杜月笙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,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,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;他文质彬彬,却心狠手辣,杀人如麻;他为虎作伥,却又有着鲜明的爱国心;他狡猾、奸诈,却又很讲义气,他出身贫民窟却又成为涉足娱乐、文化、教育、金融、新闻各业的财富大亨,他出入于红道、黑道,游刃于商界、政界,他是上海滩黑社会里最引人注目的猛汉,一生都是惊心动魄的传奇     杜月笙是中
2009年7 月15日 1 条评论 1,465次

马英九提议两岸“识繁书简”

马英九提议两岸“识繁书简”
中新网6月9日电 据“中央社”报道,针对两岸分别使用繁简体字,马英九今天表示,他建议可采“识正书简”方式,希望两岸未来在这方面也能达成协议。 马英九说,在境外有许多中文学校,教台湾来的学生正体字(注:繁体字),碰到大陆来的学生,就教简体字。他认为正体字代表中华文化的特色,但大陆因为采用简体字,有些正体字看不懂,因此他希望两岸在这方面未来也能达成协议,采用“识正书简”方式。   他说,“识正”就是认识正体字,但要
2009年6 月10日 没有评论 1,938次

好男人为啥都是别人的老公?

好男人为啥都是别人的老公?
在现实生活中,只要你稍微留心一下中年女人们扯闲话的主题或中心思想,你会发现,十之八九是和男人、孩子有关的。而关于男人的话题,又多集中在谁家老公好,谁家老公孬上。和中年男人一样,中年女人也很少有对自家男人满意的。等到她们相互把自己老公数落完了,还是一脸的不解和愤愤然:好男人为啥都是别人的老公啊?   是啊!“半瓶子”也是被老婆经常数落的男人之一,也经常会自问:到底啥样的男人才是女人中意并欣
2009年4 月20日 1 条评论 1,339次

四大银行的人才

四大银行的人才
一天下午,我同学在建设银行十分无聊的上班,一个穿得很糟糕的女士(神经病患者)来到他窗口,给了他一张纸条要提款。     纸条上赫然写着“兹派XX同志于贵银行处提取人民币”。然后是l后面N多个零元,落款是***C.P中央办公厅***。     我同学本来想报警,可看该神经病患者女子很认真的样子,想想还是打发给保安算鸟(~估计保安也是很闲)。     果然,保安对该女
2009年3 月31日 2 条评论 3,372次

女人眼中“极品男人”的标准

女人眼中“极品男人”的标准
好脾气但不能太好 好脾气是男人修来的。也许没见过他冲你发过脾气,也没见他对什么事情深深不满大加斥责。他对你百般呵护,甚至可以说是无微不至,在单位里也是任劳任怨,需要跑腿的事同事们都找他,没人愿出的苦差派他去,每次年终考评总有善于团结、任劳任怨、乐于吃苦这样的好评语,可同拨的同事都比他混得有出息,而他至今还是被人随意差遣,居然看不到一丝“进步”的迹象,可他却不恼不急。 “原当他是人才,谁知却是废物,烟酒
2009年3 月12日 没有评论 663次

管理学的几大经典理论

管理学的几大经典理论
彼得原理  管理学家彼得1969年出版了《彼得原理》一书,他提出:人们在某一个岗位取得一定成就以后,就会趋向于被晋升到更高一级的岗位,一直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岗位为止,这样,就可能导致组织里面的所有岗位都会被不胜任其职的人所占据。而在新的岗位上,被晋升者使用的往往是他们在低层次岗位上使用的管理经验和办法,显然,这在更高层次是不适用的。由此,导致整个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下降,组织的效率不高。而且,组织
2009年3 月10日 没有评论 1,955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