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本山春晚《捐助》四宗罪

2010年2 月20日 / 世间百态 / 没有评论 / 879次

央视2010年春晚结束几天了,可对节目的争议却愈演愈烈。基本上还和往年一样,拍砖的多,送花的少。说实在的,我无意指责春晚节目,但今年的春晚确实有几点令人失望的地方,比如植入广告太多、语言类节目缺乏新意、新面孔过少、过度依赖网络等。这其中,最乏善可陈的非赵本山领衔的小品《捐助》莫属。如果说赵本山以往的《火炬手》、《不差钱》等节目还差强人意,那么今年春晚的《捐助》就是滥竽充数。

笔者认为,《捐助》的“罪过”有四。其一,某网站的广告又堂而皇之地在小品里出现。如果说去年的节目里是偶然出现,那么今年的“偶然”就是人为运作的必然了。

其二,《捐助》的演员清一色赵本山自己的弟子。一个小品上了多位弟子,“赵家军”可谓出尽了风头。可该小品中某些角色有瞎拼硬凑之嫌,最明显的莫过于小沈阳和于洋一起饰演的“记者”。早先听说,赵本山之所以拉上小沈阳是因为怕观众失望。如今看来这个理由十分牵强,毕竟春晚小品成了“赵家军”的自留地,谁上谁下,别人管得着吗?

其三,《捐助》的格调低俗,带有歧视倾向。小品表面上说的是“捐助”,实质上是打“抢寡妇”牌,有歧视“寡妇”之嫌。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王利军的一句话,“你看你整的,不是给寡妇挑水,就是给寡妇捐款。”笔者注意到,当晚节目现场有多位海地维和遇难者的遗孀,这个拿“寡妇”开涮的节目显然不合适,同时也是对所有单亲母亲家庭的不尊重。

其四,小品糟蹋了被捐助者的形象。为了3万元捐助,单亲母亲低三下四地下跪、叩头,乃至“以身相许”,这是对被捐助者极不尊重。虽然弱势群体生活困窘,但没有到以尊严换取金钱的地步。如此《捐助》是对弱势群体形象的诋毁,令人愤怒。

诚然,赵本山为春节晚会的生动、贴近、娱乐曾立了汗马功劳,笔者也是看着赵本山的小品长大的。但其近些年的小品已经偏离了生活轨道,尤其是丑怪低俗的表现形式,与当今扬正气、树新风的格调格格不入,难怪有人说他江郎才尽。

急流勇退,谓之知机。赵本山是该沉淀沉淀、退出春晚了,那些强塞给观众的所谓“赵家军”也可以洗洗睡了。虽然有一些观众会为此感到遗憾,但最起码可以给一些新人在春晚舞台上一展才华的机会;让大年夜充满期待的观众换换口味。